日期:2023-12-21 来源: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12月20日下午,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论坛以“纪录影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展,与会嘉宾立足国际视野,聚焦中国国家公园,探讨以纪录影像塑造中国国家公园形象的重要意义,通过崭新的视角进一步探索纪录影像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以纪录影像的方式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张同道:
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与市场体系尚在探索之中
“筹建自主品牌;借船出海,与知名品牌合作,打造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平台;民间合作。”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提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与市场体系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正在尝试以上三种模式。
张同道介绍,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中国纪录片还没有创建自己的国际传播品牌,真正有效的国际传播还需要借助国际知名品牌。他建议,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可以从国际合作、思维转型,自主品牌节目研发,品牌节目到品牌平台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此外,张同道还介绍了纪录片理念、语态和语言的系统应该如何调整。
●朱贤亮:
纪录片要与世界对话,加入更多中国元素
“纪录片有多种品类,自然类纪录片是可以与世界进行完整对话的……”哔哩哔哩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表示,中国的纪录片要放眼世界。他现场分享了哔哩哔哩推出的《众神之地》等自然类纪录片。
朱贤亮表示,创作自然类纪录片要与世界对话,要做到自主创新。比如,把中国元素和文化加到自然类纪录片中更好地宣传中国,宣传语言应该是共通的世界语言,可以和世界进行交流。
朱贤亮认为,自然类纪录片有“三高”——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克服这“三高”需要大家慢慢摸索,不断努力。他希望,中国有更多更好的自然类纪录片创作队伍和哔哩哔哩合作,一起把自然类纪录片拍好。
●张以庆:
拍摄自然类纪录片要有思想,还要思考
“当我们拍摄的自然类纪录片上了一层楼之后,我们的空间在哪里?思考在哪里?” 纪录片导演、“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记协理事张以庆现场通过举例说明思想、思考对拍摄自然类纪录片的重要性。
张以庆认为,拍纪录片也要具有想象力。自然类纪录片除了需要耗时间和高技巧,更重要的是拍摄背后的思考、展现的思想。
●魏克然·钱纳:
希望团队能够更好地展现海南热带雨林
“世界上有很多的热带雨林,海南有其独特的特点。”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现场分享了团队和哔哩哔哩以及海南团队的合作经历。他希望团队能够制作出更好的片子,更好地展现海南热带雨林的风貌。
魏克然·钱纳有幸参与到一部关于海南热带雨林的纪录片制作中,一共有3集。第一集主要讲述海南的热带雨林同其它地方的热带雨林不同之处;第二集从动物的角度去展现,包括长臂猿等是如何适应不同季节的热带雨林环境;第三集展现人,比如在热带雨林中居住的人如何生活。
魏克然·钱纳建议,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把东方的美学融入到影片制作中。
●孙淑芸:
抓住机会,合作共赢
作家、制片人,EOS FILMS创意总监孙淑芸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自然类纪录片工作者应该抓住机会,合作共赢。
孙淑芸通过举例魏克然·钱纳和海南团队、BBC和央视等联合制作的模式表示,多方团队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学习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渠道。
孙淑芸说,东方的智慧在现代世界里非常重要,东方的哲学、东方的理念、东方的美学等如何在自然类纪录片里体现,需要大家深刻思考。
●傅进:
希望在纪录片制作领域多和国际团队合作,把海南故事讲给世界听
“作为海南的一员,我希望在纪录片制作领域多和国际合作,多和世界各地优秀的制作团队合作,把海南的故事讲给世界听。”海南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导演、制片人,海南电广传媒副总经理傅进和魏克然·钱纳团队共同制作的一部有关海南热带雨林的纪录片即将在央视首播。他表示,该纪录片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题密切相关。
“我们团队正在思考如何把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在纪录片的表达里面。”傅进说,团队最近在制作有关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选题的纪录片,希望大家在海南多走走多看看,慢慢体验海南岛,感受更加平衡的一种节奏和生活方式。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编辑:林祺
版权所有: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Copyright © 2024 www.hiiff.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