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10 来源: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12月9日下午,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青椰计划”青年创作论坛在三亚康年酒店会议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徐佳含担任主持人,围绕青年影人的发展与未来展开深入探讨,众多资深电影人士与青年导演齐聚一堂,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为青年电影人的成长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指引。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陈际阳
论坛伊始,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陈际阳发表致辞。他指出,“青椰计划”在电影节中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潜力,众多青年创作者积极响应,在海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开启了电影创作的新征程,充分体现了海南的地域特色。他强调,“青椰计划”为电影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推动了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实现了向下扎根海南文化、向上追逐电影梦想的多维发展。同时,他向青年电影人发出倡议,希望他们以“海南拍,拍海南”为契机,借助海南的政策优势和自然人文资源,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为海南电影产业的繁荣注入新动力。
导师视角:
“青椰计划”的独特价值与青年影人的潜力挖掘
在圆桌对话环节,各位导师对“青椰计划”的多方面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对学员的印象。
导演、编剧李霄峰指出:“‘青椰计划’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子大,敢于给8强资金扶持,让创作者能够迅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同时他表示,“年轻就是资本,有资格拿出最真的东西,最有勇气的东西,而且可以犯错,这是我对学员最深的印象。”
监制、制片人耐安强调:“直接给胜出的8个短片项目提供12万拍摄资金,这太重要了,这也是我参与的主要原因。”且表示“学员们特别认真,珍惜这次机会,从剧本到成片的不同版本都会跟我讨论,在紧张时间内付出巨大努力,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希望。”
导演、编剧松太加补充道:“该计划不仅提供资金,还给予创作者信任和平台,在电影节的监督下完成从文本到影像的过程,这对年轻导演来说难能可贵。”提及此次产业内部放映,他表示“不同视角的多种类型创作很有意思,产生的火花令人惊喜。”
电影剪辑指导朱琳说:“电影节工作人员与我深入沟通青椰计划的历史、愿景,让我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意义,真金白银的支持和专业指导有助于青年导演成长。”以及“过程中学员们有自己坚定的意志,学习能力很强,经过培训课程和导师指导后,剧本调整很大,审美上也能快速提升,这让我非常赏识。”
市场需求与合作:
助力青年导演走向成功
针对市场对青年导演的期望以及如何与资方合作等问题,嘉宾们也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青椰计划”评委,开心麻花影业常务副总经理李凤华从市场端出发,强调青年电影人要培养对市场的感知力和敏锐度,积极积累电影制作全流程经验。她以开心麻花的“新导演扶持计划”为例,介绍了如何帮助青年导演明确喜剧风格,加强创作能力,鼓励他们在商业片领域发挥才华,“我们希望青年导演在创作中积累对市场的感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电影制作,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创作出受观众欢迎的作品。”
“青椰计划”评委,导演、监制、制片人、编剧廖希表示,行业期待多元化的导演类型,无论是艺术片、文艺片还是类型片导演都有发展空间。他在评审过程中发现,部分导演过于保守,其实只要作品有亮点,就是可塑之才,“我们希望发现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在评审中,哪怕只有一点打动我们,就是可塑之才。”
耐安则指出,当前市场并不稀缺某种特定类型的导演,关键是如何帮助他们被市场发现和认可,监制和制片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不缺某种类型导演,缺的是帮助他们被市场发现的能力。”
创作困境与应对:
青年导演的坚守与突破
在创作过程中,青年导演面临着诸多挑战。松太加建议年轻人在面对市场时,要保持初心,避免过度迎合,前两部作品应注重节约成本,这样才能更自由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节约成本能让年轻人在创作初期保持自由,坚持自我,避免过度迎合市场而失去初心。”
李霄峰分享了自己从个人表达到类型片创作的转换经历,他坦言这一过程充满痛苦,但也让他重新认识了电影创作。他强调导演需要在艺术追求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呼吁行业尊重每个岗位的创造性,提升电影行业的软实力,“从个人表达到类型片创作的转换很痛苦,但也让我学到很多,导演要平衡艺术与市场,行业也应尊重每个岗位的创造性。”
廖希作为制片人,强调要尊重年轻导演的创作,在资金、主创搭配等方面提供支持,避免过多干涉创作过程,“我会在资金、主创等方面帮助导演,但不会过多干涉创作,尊重导演的艺术表达。”
耐安对比了国内外项目的差异,指出国内电影市场中文艺和商业项目界限模糊,给监制和制片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解决与市场和投资人的合作问题,“国内外项目在与市场关系上有差异,国内市场中文艺和商业项目界限不清,这给监制和制片人带来更大挑战。”
朱琳指出青年导演在创作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需要坚定信念。她呼吁监制和制片人在关键阶段力挺导演,同时也表示愿意在导演需要时提供帮助,“青年导演在创作中很脆弱,需要各方支持,我会在导演需要时尽力提供帮助。”
李凤华强调青年导演与市场资本沟通的重要性,她认为沟通是双向的,青年导演应保持平和心态,多接触不同团队,总结经验,对项目有清晰认知,“青年导演与资方沟通要保持平和心态,多接触团队,总结经验,对项目有清晰认知。”
青年导演经验分享:
创投之路的成长与感悟
在论坛的下半场,几位从创投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导演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青椰计划”评委,导演、编剧刘江江讲述了自己从电视行业转型到电影创作的艰辛历程,他从2017年开始写剧本参加创投,历经多年努力,最终凭借《人生大事》获得认可。他感慨地说:“创投不是一个容易敲开信任之门的过程,但坚持去做,总会被发现,现在是一个有金子就能发光的时代。”他强调与资方沟通时,要让对方建立信心,同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在与资方打交道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相信你,这需要不断努力,过程漫长但要有耐心。”
“青椰计划”评委,导演、编剧刘言文珺分享了自己选择创投平台的经验,最初她因资金因素选择创投,后来认识到真诚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她建议青年导演多拍短片,通过短片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平衡创作与市场需求,“我开始选择创投是看资金,后来明白真诚创作很重要,青年导演可多拍短片寻找自我表达与市场平衡。”
“青椰计划”评委,导演、编剧邬浪从雕塑系毕业后走上电影创作道路,他在2019年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获得关注,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旅。他认为创投前准备样片有助于展示能力,吸引资金和合作伙伴,“创投前准备样片能更好展示自己,吸引资源,参加创投要明确自己需求,做好准备。”
导演、编剧张裕笛表示,参加创投不仅获得了资金,还结识了许多宝贵的合作伙伴。她认为短片对长片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采风寻找创作内容,同时建议青年导演不要过度追求短片精致度,应注重本能表达,多拍多练,“短片对长片创作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灵感来源,青年导演不要过度追求短片精致,应注重本能表达。”
国外经验借鉴与行业现象探讨:
拓展青年导演视野
制片人、导演郑非介绍了国外青年影人的创投和职业发展情况。他表示,国外青年影人通常以毕业作品为敲门砖,参加电影节,若受关注,需准备长片剧本。电影节创投扶持力度虽不如国内,但经纪人制度在导演与投资方之间起桥梁作用,“国外青年影人毕业作品很重要,参加电影节后需准备长片剧本,经纪人制度有助于他们与投资方对接。”
在谈到行业现象时,刘江江指出电影导演需时刻与自尊心作斗争,面对各方评判,应保持强大心理,“电影导演工作要面对很多评判,需与自尊心作斗争,保持强大心理很重要。”
刘言文珺表示自己目前在创作之外的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如获取资方信任、寻找合适伙伴及推荐作品等,“除创作外,让资方信任、找伙伴、推荐作品等都很困难,这是我现阶段的困境。”
邬浪分享了自己在创作中的坚持与困惑,他将创作比作放风筝,要将线头握在手中,不被外界干扰,“创作就像放风筝,要把握自己的方向,不被外界左右,坚持很重要。”
张裕笛则强调创作过程中的孤独感,她认为需要团队和其他创作者的陪伴,通过与不同人交流获取灵感,希望有更多交流机会,吸收他人能量,“创作很孤独,需要团队和他人陪伴,与不同人交流能获取灵感,希望有更多交流机会。”
本次“青椰计划”青年创作论坛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通过深入探讨创投活动对青年影人的推动作用、市场期望以及创作困境与应对策略等问题,为青年影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相信在“青椰计划”的助力下,青年电影人将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电影行业带来更多创新与活力,共同推动中国电影事业迈向新的辉煌。